插畫 李哲
近日,有媒體爆出一則新聞,一名浙江家長竟動用9名下屬花了3天為12歲的女兒寫寒假作業。乍下看還以為是在吐槽孩子作業多,負擔重,細讀后方知其實踐作業還蠻有創意和養分。盡管荒唐,動用下屬為女兒做作業折射出的卻是一些家長潛意識里對孩子成長的替代與包辦。
我們的社會上不乏一些無時無刻不圍在孩子身邊的父母,他們擔心孩子小,很多問題解決不了,只要孩子遇到一點困難,他們就會立刻出現,為孩子解決問題。但日后不斷上演的悲劇,似乎成了對包辦型父母的絕妙譏諷。那么,日常生活中父母常愛包辦哪些事?為孩子包辦一切是“暴力”嗎?
“拼爹”催生“包辦作業”
報道稱,浙江家長動用9名下屬為女兒寫寒假作業,包括攝像畫畫寫作文等形式可選,9人卻花了3天,熬了2個通宵,才將本該“四選一”的全部四道“微作業”完成。按理說,完成這個體驗式的作業并不難,只要家長帶著孩子到家鄉轉一轉,用孩子充滿童真的獨特視角去觀察和發現,再用彩筆繪制一幅圖畫或者四格漫畫,展現家鄉美景,或者拿起相機、手機進行拍攝就行了。而就是這么一道不甚復雜的作業,卻被父親指派給下屬完成,孩子非但一點兒也不參與,更要求四道題全做。
鄭州市19中的老師李艷靜說:“做作業的初衷就是讓孩子學以致用、溫故知新,通過動手動腦,讓孩子對學過的東西強化記憶、消化理解,從而變知識為能力。做作業,親自動手方有果,求學問,事非經過不知難。這個家長的所作所為說白了就是讓孩子能交上作業蒙混過關,這樣的作業不做不交也罷!
“太容易讓人聯想到那個因寵溺而忤逆的李某了!编嵵葜性瓍^伊河路小學的家長吳先生表示,兩者的相似點都是有“手握有大量可調配資源”的牛爹,都是家長出面包辦,“溺愛非真愛,嬌子如殺子!這難道不是一種提醒和警示嗎?”
記者調查 家教成了替寫作業的工具
在河南師范大學讀研的小劉介紹,至今她已做了5年家教,見識過不少在家里父母越俎代庖包辦孩子成長事項的情況!霸绞潜桓改概踉谑中牡暮⒆,越愛鬧情緒,而家長出于對孩子的溺愛,常挺身而出盡其所能為孩子擺平一切!
小劉說她最失敗的一次家教經歷至今仍刻骨銘心,在那個有兩個孩子的家庭里,她只上了幾次課,便把孩子的父母“炒魷魚”了。原來,小劉最先是被請去給家中將要參加中招考試的哥哥補習英語的,由于孩子父母很忙,半個月后請求小劉順便花半小時來敦促上小學二年級的妹妹寫完家庭作業。小姑娘每天需要動筆的就是一頁算術題和兩頁漢字描紅,而處理這些“小菜”的時間卻成了小劉每次最難挨的時光。
“第一天小姑娘寫描紅漢字時,怕描得不好,讓我握著她的手一筆一畫寫,不握就不寫。第二天,當我握著小姑娘的手剛寫了幾個字,就發現那孩子手竟一點兒力都不用,我說她偷懶,她干脆手連筆都不碰了。做數學作業時,每道題都問我要答案。”小劉說到了第三天,小姑娘竟把作業都甩給她處理。正在小劉苦口婆心說教時,孩子的母親回來了,小姑娘一見到親人就哭鬧起來,稱被老師欺負了。小劉正要說明情況,卻被孩子母親張口的一句話雷住了:“孩子還小,作業會了就行,不想寫你就幫她寫,我們付雙倍課時費不就成了!”“不成!原來我不是來做家教的,而是來充當寫作業工具的!”小劉氣憤地說。
成長煩惱 家長“坑孩”孩“坑爹”
有些家長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做完作業了,幫孩子整理書包;偶爾忘帶課本或作業,第二天趕緊給孩子送過去;孩子在學校跟小朋友打架,有父母出面調停;送孩子上學被堵在大門外,卻恨不得跟到孩子座位上……這種“家長過分溺愛孩子、學生過度依賴家長”的現象在很多家庭蔓延,家長們認為這樣做是出于自己的責任心。
這種包辦型家長又稱為“直升機父母”,他們似乎總是圍繞在孩子身邊,擔心孩子太小,能力不足,遇到的很多問題憑一己之力解決不了,希望一切都能幫孩子分擔,就像時刻盤旋在孩子頭上的直升機。只要孩子遇到一點困難,他們就會馬上“空降”,護著孩子搞定一切。
其實,這樣做容易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生活上,孩子會使喚媽媽幫他做事并覺得理所應當;草草做完的作業,會由爸爸幫幫忙檢查指正;甚至到學校老師檢查作業發現作業沒帶,還會埋怨媽媽沒把作業裝進書包……
其實,很多孩子就是因為從小被父母看管,潛意識中,對父母的包辦進行著扭曲的抗議,小時候頂嘴、逃學,長大后“啃老”、“坑爹”,并養成暴躁易怒、沉默寡言的性格。面對這樣的孩子,很多家長不解了:為何自己傾盡所能地培養孩子,他們卻并不領情呢?
專家解析 包辦一切是種“暴力”
“為孩子包辦一切是‘暴力’,而且是一種打著愛的名義的‘暴力’!”劉鴻雅不僅是一名小學老師,也是一位13歲男孩的媽媽,她認為,在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各個階段,嘗試、探索、實踐、失敗都充當著重要角色。
孩子都是在體驗和嘗試中建立自信心,家長一旦包辦了一切會將這個過程取消,進一步剝奪孩子經歷失敗、犯錯,并從中思考、體驗、總結的機會,那么孩子也會出現能力差、自信心差甚至沒主見等問題。
“教育的功利車輪牽動家庭教育的錯位,包辦或揠苗助長,卻疏忽了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當孩子沒了充足的磨練與砥礪,將來只會削減孩子自主的發展空間。也會對孩子將來決策判斷、獨立思考問題能力的養成,造成傷害。試想下,一個依賴性很強、經不起挫折的孩子,能有多少社會適應生存能力?”劉老師說。
另外,父母總覺得自己比孩子強,便時刻保持一種警惕的狀態,觀察著孩子的一舉一動。一旦了解到孩子的想法跟自己的想法有出入時,家長會用“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來強迫孩子遵照自己的意愿。這樣的父母容易陷入焦慮的情緒中,而這種情緒無疑也容易傳染給孩子。孩子覺得自己能力不夠,就會越依賴父母,并對父母寄予很高的期望。而父母長期在這種緊張、焦慮的情緒中,對其自身的發展也不利。
培養建議 放開手,孩子飛得更高
“你想培養一個什么孩子就該采取相應的教育理念。我們的社會,因為高考和未來生存的壓力,從開始‘可憐天下父母心’又轉而同情十二年苦讀的學子們,卻沒有找到激發孩子積極向上、學會自己掌握自己命運的方式。其實很簡單,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不僅包括生活上的事情,也包括學習上的事情。父母要做的無非就是從小給孩子灌輸這個簡單的道理!眹叶壭睦碜稍儙煟嵵菀恢欣蠋熢S小安表示。
對于那些包辦型的父母,許老師建議,不妨向后退一步,給孩子更多的空間自由來發展,不要一遇事就過于疼惜和緊張孩子。同時,家長們還應看到孩子之間的差異,家長應學會用一種平常心來看待孩子的成長,這往往是很多家長難以做到的。
意識到不能看護孩子一輩子的父母,該如何一步步培養孩子的能力呢?在學習和生活上:上小學前很多事情需要家長拉上孩子一起做。上了小學便要告訴孩子,遇到困難可以告訴父母,父母會幫助他;遇到問題,則要找老師請求幫助。到了三年級后,遇到問題便要先自己想辦法,解決不了的再找家長或老師溝通。上了中學后則要學會選擇,了解并掌握解決各種問題的方法。生活上的事,家長要說明白,幫孩子做只是心疼他,幫他分擔,并不是家長非做不可。
“如果我們能夠撒開一點手,就會看到孩子可以自己蹣跚走路,雖然走得不遠還會跌倒,尚需要父母的扶持。但當有一天我們放開手,就會發現孩子已經走得非常穩,我們只需在旁簡單指點就好。如果我們離他再遠一點,會驚訝地發現,他們已是能展翅翱翔在藍天上的鯤鵬!”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廣告合作 -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獵頭服務 - 防騙手冊 - | |||
Copyright @ 2020ShuoBo114.com All Right Reserved 碩博人才網 版權所有 第一域名:www.zh8966.com第二域名:www.shuobo114.cn 碩博人才網是提供人才、招聘服務的人才招聘網站,是國內知名人才招聘品牌,信譽保證。并提供招聘會信息、人才市場信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