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學生黃洋遭到室友投毒,年輕的生命就此畫上句號。唏噓嘆惋的同時,我們也關注到如今大學生之間的復雜人際關系。在“復旦投毒”事件后不久,武漢某高校大三學生在網上發帖自我反省,網購巫毒娃娃詛咒室友的他,希望與室友的“長期冷戰”能畫上句號。而今年1月,武漢長江工商學院新聞專業學生針對大學生宿舍關系,在華中師范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12所高校做了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僅43%的大學生對寢室關系表示滿意。
曾經“睡在我上鋪的兄弟”,何時變成了“睡在我上鋪的敵人”?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大學室友間矛盾頻現,甚至揮刀相向?我們希望能找到其中的原因,讓悲劇不再重演。
一辯:缺乏溝通,大學室友間矛盾日益顯現?
正方:有了網絡,打牌都改網上了
徐繼輝(在京某211高校研究生):復旦學生被投毒的新聞我一直在關注。作為一名研究生,我也在反思為什么現在的大學生室友之間的關系如此脆弱。仔細想來,缺乏溝通可能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造成大學室友間溝通缺乏的“罪魁禍首”就是互聯網。現在的大學生日常生活越來越依賴網絡。下課回到宿舍,第一件事情就是開電腦。聽歌、刷微博,幾乎所有的交流都改在網上,甚至連打牌都改網上了。離開網絡,就彼此見面無話。長此以往,室友間缺乏溝通了解,能不產生矛盾嗎?
反方:多人宿舍 ,交流不應有障礙
萬麗(高校學生工作處老師):對于復旦大學出現的悲劇,我們也表示很遺憾。同學間本應該擁有最純真美好的友誼,萬不該出現如此悲劇。不過對于一些人提出現在大學生缺乏溝通,導致室友間矛盾頻頻的說法,我有不同的意見。
現在的大學宿舍,普遍為多人間,本科生至少在4人間以上,甚至有6人間和8人間。學校在考慮多人宿舍時,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這么多人四年甚至更多年同處一室,交流是不可能有障礙的,同學間總能找到相知相熟的話題。或許,就業競爭的壓力容易讓大學生的情緒出現問題,這需要大學生本人、學校和社會一起來努力解決。
二辯:壓力不能釋放,緣于心理輔導不及時?
正方:相處有壓力,最好找心理醫生幫忙
于莉敏(化名,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我知道一些大學生和室友的相處并不愉快,他們中大多性格內向。遇上宿舍內性格外向,相對比較強勢的室友,很容易有壓力。這種壓力長久得不到釋放,就會出現問題。
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一旦遇到相處壓力,大學生應該及時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在心理醫生的科學方法指導下,及時釋放掉自己的心理包袱。這就避免了因為無法釋懷,導致爆發性的心理宣泄。我曾經幫助過一名研究生,長期在宿舍里跟室友說不上話,心理壓抑。后來每周來找我做輔導,現在已經找到自己的價值魅力,開朗正常,與室友相處非常愉快。這就是正面的例子。
反方:有些心理輔導未必“靠譜”
陳樂(北京某高校研究生):記得剛上大學的時候學校就找來心理專家給大家開講座,教大家如何處理與室友的關系。學校的做法是出于好意,但效果卻并不顯著。因為剛入學時還沒有跟室友深入接觸,各種矛盾也沒有暴露出來,所以當時的講座有點“對牛彈琴”,也沒人認真聽。后來學校又給每個班級安排了心理輔導員,就是學校心理系的研究生們,我從來沒去找他們咨詢過,因為覺得“不靠譜”。我不迷信所謂的“心理醫生”,我覺得還是自己熟悉的人更能提供幫助,有些同學出現矛盾的時候愿意跟熟悉的師兄師姐聊聊,我覺得這種方式挺管用的。
三辯:設專職輔導員,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正方:為學生們解開心結提供更便捷的渠道
肖萬(化名,某大學副教授):以前在大學里通常會有高年級的學生擔任低年級學生的“輔導員”。但從2009年開始,大學就出于對學生生活管理的需要,開始招聘專職的輔導員。大學輔導員們通常有教育學背景,在學校專門負責兩三個班學生的管理、溝通以及處理生活中的各種問題。設立專職輔導員,足見學校對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視,同時也為學生們解開心結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我了解到我的一些學生就會找輔導員傾訴心中的苦惱,尋求情緒疏解。這樣的方式可以將學生間的矛盾及時化解。
反方:公開調解反而“撕破臉”
孔琪(化名,中國傳媒大學本科生):我們在本科一般都是由輔導員解決同學間的矛盾。我們宿舍的舍友之間也會有一些小摩擦,但我們從來沒去找過輔導員,都是盡量自己解決。因為去向輔導員求助,宿舍矛盾就“公開化”了,大家都是好面子的,矛盾一公開就等于“撕破臉”了,很難再有回旋的余地。所以一般去找輔導員的人,都是實在無法與舍友相處,準備換宿舍的。
專家觀點
教育應該關注
每個學生個體
熊丙奇(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確實,沒有人相信會發生這種事,輿論對此也感到錯愕——名校的高材生,怎么會對室友下如此毒手?其實,正是這種“標簽式”思維,讓大家忽視了對高學歷者知識、技能之外的其他方面的素養的關注。如果一個人只有高學歷,而沒有高素質,知識和技能反可能成為禍害社會的工具。
遺憾的是,我國的教育,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一直關注學生的知識教育,在老師和家長眼里,一個學生只要分數高,就是好學生,甚至分數可以起到“一俊遮百丑”之效。近年來,大家一直批評大學畢業生缺乏團隊協作精神、個人中心現象嚴重,不善于人際溝通,這些很大程度是拜他們成長的環境所賜。
客觀而言,投毒案只是一個極端的個案,但這樣的極端個案,在我國大學反復上演,有其偶然,也有必然。——如果不真正重視對學生知識教育之外的生命教育、人格教育、心理教育,類似的事件還會發生。
我們也不希望一名學生的投毒案,就給所有學生貼上品質不行的標簽,這也是需要去除的一種標簽式思維。總之,只有讓教育從單一模式走向多元,走向關注每個學生個體,推行個性化教育,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成為更加完善的個體。這是教育的本質所在。
眾說紛紜
過分強調競爭
“同窗”變“敵人”
日月光華:大學生的友誼何以淡薄,類似“馬加爵”事件為何屢屢發生?大學自身應該反思,負起責任,在源頭上尋找解決之道。否則,類似的悲劇還會不斷上演。
張治平:生命意識的淡化、生命倫理的衰弱、生命教育的漠視,是導致校園案件的推手。生命教育課程不進入課堂,特別是大學校園,類似的校園殘殺案件還會重演。
學者行者旁觀者:對于犯罪,也不要標簽性思維,按照這個邏輯,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強信仰。其實呢?這些是教育不能承受之重。大家如果能夠耐心了解一下醫學院的國際和國內培養流程,就會知道把個性差異的犯罪寄托于大學教育,根本就是在做夢,國內如此,國外也是如此。這就是一起犯罪,處理也是根據事實和法律,除此沒有什么好辦法!
恒靜:現在教育過于重視分數,在基礎教育階段,哪怕你的學生平均分考了90分或更高,只要不是第一,那你就得繼續努力。過分強調競爭,已經讓很多學生失去了“同窗情”,而把同學視為“敵人”。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廣告合作 -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獵頭服務 - 防騙手冊 - | |||
Copyright @ 2020ShuoBo114.com All Right Reserved 碩博人才網 版權所有 第一域名:www.zh8966.com第二域名:www.shuobo114.cn 碩博人才網是提供人才、招聘服務的人才招聘網站,是國內知名人才招聘品牌,信譽保證。并提供招聘會信息、人才市場信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