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教育部教育督導辦公室主任何秀超
何秀超
教育督導不是一個新詞,卻在近日再次吸引眾人目光。
10月1日,新中國第一部專門的教育督導法規《教育督導條例》正式實施。10月11日,新中國最高規格的教育督導機構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成立,首批聘任171位國家督學。而這背后,是人民一直以來對破解教育難題的期待。
教育部教育督導辦公室主任何秀超近日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他透露,今年年底前,剛上任的171名教育督學將帶著4份督導報告向人民群眾展示教育的全貌。“這4份報告分別是《關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業負擔》、《關注學前教育》《關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關注地方政府教育投入》,都是老百姓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
國務院聘任,督學更獨立、更專業
提起此前延聘8屆的國家督學,人們最先想到的是他們在“兩基”攻堅中發揮的重大作用。實際上,國家督學的作用遠不止于此。何秀超告訴記者,最高規格的教育督導機構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成立后,督政、督學和質量監測是教育督導的三大任務。
記者:從教育部督導辦公室到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這不僅是行政層級的提升,與舊的督導制度相比,最大的變化在哪里?
何秀超:成立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與之前相比,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不同。首先是機構上的不同。以前,教育督導機構是教育行政部門,在監督下級政府上作用不大。現在,教育督導相對獨立,可以起到監督下級政府的作用。同時,之前存在的“自己監督自己”的問題,也得到比較好的解決,實現了監督、決策、執行相分離。特別是之前教育督導的工作范圍只是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現在工作范圍擴大到了各級各類教育。其次,教育督導實現了有法可依。今年10月1日,《教育督導條例》正式施行,督導工作有了法律依據。第三,國家督學換屆,給督導工作輸入新鮮血液。171位國家督學都是教育教學、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專家,還有一些特約國家督學來自不同黨派,為了擴大監督,還有部分人大代表也被聘為本屆督學。
記者:為了讓教育督導機構相對獨立,做了哪些探索?
何秀超:2010年,我們開始探索成立相對獨立的教育督導機構。醞釀期間,我們做了國外制度的比較和國內試點分析。我們在天津開展了教育督導體制改革試點。天津市在全國率先成立了由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長任主任的市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提升了教育督導的層級,便于對同級政府相關部門和下級政府進行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下設不同職能處室,分別負責各級各類教育的督導工作及對政府部門的督政工作,實現了對各級各類教育督導全覆蓋。重新定位督導委員會的職責,分設四名首席督學,實現了“督政”、“督學”和“質量監測”三位一體,有效增強了督導的權威性、專業性和科學性。
督學要傾聽民意,公眾可監督督學
督學是對教育過程進行監督,怎樣突破矛盾和阻礙?何秀超說:“督學要做事公道、公正、有事業心、不計得失。關于校園安全、擇校問題,乃至高校教授上講臺,我們都發有專門文件,但是文件多,輕執行。為什么?就是監督不夠。做好監督,老百姓歡迎。”
記者:新督學怎樣對公眾關心的教育問題著力?自上而下的督導機構,有沒有給老百姓提供自下而上的解決問題的渠道?
何秀超:督學的工作職責很多,主要是落實法律法規、撰寫督導報告,提供參考意見等。教育問題是民生問題,學校素質教育、招生、安全、教育投入、教育均衡、教育布局等等都是我們的工作范疇。督學的工作分為兩個方面:隨機督導和專項督導。隨機督導即明察暗訪,掌握第一手資料;專項督導即根據工作計劃,對一個領域進行監督,如校舍安全等。教育督導的主要作用是進行監督、指導、評估、監測。督學在發揮督導作用中是一支重要隊伍,督學有督學責任區,分片管理,也會公布監督電話。老百姓可以找片區的督學反映問題。
記者:督學傾聽民意、回應公眾關切,怎樣突破地方保護?
何秀超:督學的工作在新的《教育督導條例》出臺后,出現一定變化。“發現問題必須上報”成為一項法定程序。在之前,只是這個渠道存在,并沒有硬性規定。并且,督學們發現問題必須同時向上級行政部門匯報,避免了平級政府可能存在的地方保護主義。群眾可以向片區督學反映問題,也可以直接向當地教育督導機構反映問題。在傾聽民意方面,我們的專項督導中、督學的督導報告中,都增加了百姓滿意度測評,老百姓也可以監督督學,對我們的工作提出意見。
記者:您提到現場指導,發現問題后,督學敦促過錯方改正錯誤有哪些手段?
何秀超:我們目前有三個規定,即發現問題后,一是向本級政府反映,二是提出建議,三是向上級教育督導部門匯報。由于必須要向上級教育督導部門匯報,也避免了平級政府可能存在的地方保護行為。舉個例子說,去年,督導部門發現,在中職督導評估中,有八個省的教育投入沒有達標,我們就進行部長約談,通過部長約談,把數據清清楚楚地擺在他們面前,很快這個問題就解決了。我們的督導報告向社會公布,哪些省份、單位有違規行為一目了然,利用社會對他們監督。如果被督導單位拒不整改,情節嚴重的,我們會向有關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門提出處分的建議。
記者:目前有哪些老百姓關心的熱點問題進入督學視野?
何秀超:在年底前我們會發布四個報告:《關于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業負擔》、《關注學前教育》、《關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關注地方政府教育投入》。對于學生課業負擔重、學前教育入園難等問題我們都會提出建議;對于教育投入如何使用也會給出相應建議,這也是第一次在“督政”方面關注這個問題。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上,我們選取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200多個縣,對義務教育階段四年級和八年級學生的數學、科學水平進行了統一測試,對于教育資源分布、學生心理健康、學生價值觀、學習感受、課程設置等做一個全面展示。我們也是第一次用這種模具分析,用科學數據說話,希望成為中國的“PISA”(聯合國國際學生評估項目),能代替升學率考核,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
新督學差額選舉,離退休人員少
對于國家督學,不少人有一個印象,即基本都是退休人員。關于這點,何秀超作出澄清,新任督學中,大部分都是現職人員,離退休人員很少。
記者:在新任督學中,既有北京師范大學校長董奇、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柯楊等知名教授,也有普通的中學校長、小學教師。新的國家督學是如何產生的?構成是怎樣的比例?
何秀超:上一屆國家督學只有80人,本屆人數翻了一翻。擴大隊伍,是為了適應各級各類教育的需要。新一屆的國家督學基本做到了教育行政管理、教學科研一線并重,中央、地方并重,各級各類教育并重。國家督學中,國家機關24人,占15%;省市教育行政部門和教育督導機構74人,占46%;高校28人,占18%;中小學和幼兒園23人,占14%;教育研究機構和行業協會11人,占7%。國家督學要求具備本科以上學歷,教育一線的要有十年以上教育經驗,有正高職稱或特級教師稱號;來自教育行政部門、政府機關的要求是行政管理方面的專家,對級別也有一定要求。在遴選國家督學的時候,充分考慮當地的學生數量、經濟發展水平等,由當地推薦的候選人,通過差額選舉產生。當然,根據《國家督學聘任管理辦法》,候選督學要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熟悉有關教育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具有較強的業務能力,工作實績突出。還有一個亮點是,10月1日施行的《教育督導條例》,明確規定督學的身份、職責、職權、義務,突出了督學在督導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這在國家法規中還是第一次。
第九屆國家督學人員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尹后慶、方展畫、王允慶、王占銘、王青逯、王威、王洪華(女)、王絢(女)、王富、王登峰、王嘉毅、王燕玲(女)、計衛舸、他扎西、盧干奇、盧連大、史寧中、白志繁、白繼忠、石秀慧(女)、關國珍(女)、劉子學、劉東、劉平(女)、劉玉華(女)、劉先海、劉紹懷、劉莉(女)、劉教民、吐爾遜·伊不拉音、呂玉剛、呂信偉、孫杰遠、孫霄兵、朱丹、朱超華、朱慕菊(女)、牟陽春、許濤、鄔旦生、閆立晉、嚴家華、何秀超、何紹勇、余學敏、吳邵萍(女)、吳秋芬(女)、吳康寧、宋戈(女)、宋和平、張衛國、張大良、張之政、張永洲、張亞杭、張志勇、張志寬、張志敏、張卓玉、張國華、張承鵠、張建華、張放平、張榮、張健、張緒培、張福昌、李世良、李東升、李帥軍、李希貴、李奇勇、李建聲、李明陽、李烈(女)、李晶、李新、李暾、楊希文、楊國順、楊宗凱、楊勇、楊貴仁、楊素珍(女)、沈健、沙洪澤、肖建彬、邵水潮、邵喜珍(女)、鄒正、阿布都、陳東生、陳偉光、陳安麗(女)、陳江漢、陳國良、陳健、陳湘生、陳聯、周介銘、周堅(女)、孟慶旭、季平(女)、岳云龍、龐麗娟(女)、龐定亞、房喻、旺堆、林仕梁、牧童、線聯平、羅潔、羅崇敏、鄭富芝、金依俚(女)、咸立亭、姜沛民、柯楊(女)、胡光輝、胡明(女)、胡金波、胡青、趙路、鐘燕(女)、唐亞武、夏建軍、徐開濯、徐金山、徐劍波、栗洪武、涂文濤、袁振國、郭虎、高洪、崔炳建、常力源、曹全路、曹普選、黃士力、黃偉民、溫青、湛東亮、程藝、程樣國、程錦慧(女)、葛道凱、董剛、董奇、謝煥忠、韓平、魯林岳、魯善坤、靳潤成、鮑賢俊、廖秀梅(女)、廖益、管培俊、薛明揚、衡鳴(女)、霍健康
特約教育督導員(國家督學)名單
湯維建、翟志海、圖婭(女)、包瑞玲(女)、吳正憲、張秀蘭(女)、羅興锜、侯義斌、廖明宏、徐小平、周光權
(教育部教育督導辦公室提供)
鏈接
國外的教育督導制度
在國外,不少國家的督導機構獨立或相對獨立。
英國,標準很高,督導機構直接對議會負責,由議會監督政府。新西蘭,全國各地設獨立的教育督導局,垂直領導。荷蘭、法國,督導部門相對獨立,設在教育部,直接對部長負責,以期充當第三方,不受相關干擾。西班牙,國家教育和科學部設專門的教育督導機構,建立一支專門的國家督學隊伍,負責教育督導機構的日常工作。同時,還向全國17個大區派遣國家督學,負責監督各大區政府貫徹執行中央憲法的情況和各省督學的督導工作。德國,1949年確立了國家對學校教育的督導權,為保證對學校教育實施督導,一是建立以州/直轄市政府、專區政府和縣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為主的三級督導機構和相應的監督機制;二是將絕大部分學校教師納入國家直接聘用的公務員管理體系,以提高國家對教師的法規及行政監管力度;三是建立州際教育事業協調機構-各州文化教育部長聯席會議。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廣告合作 -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獵頭服務 - 防騙手冊 - | |||
Copyright @ 2020ShuoBo114.com All Right Reserved 碩博人才網 版權所有 第一域名:www.zh8966.com第二域名:www.shuobo114.cn 碩博人才網是提供人才、招聘服務的人才招聘網站,是國內知名人才招聘品牌,信譽保證。并提供招聘會信息、人才市場信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