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江蘇省社保中心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立學立行,以學促行,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根據省人社廳推進“八大民心工程”工作要求,精心梳理社保經辦工作薄弱環節,創新開展“六辦”行動,推動全省社保經辦管理服務水平再上新臺階,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高頻業務“提速辦”
圍繞社保經辦高頻事項,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開展“快辦行動”。針對業務辦理量大的事項,實行“網上辦”。依托全省人社一體化信息平臺加快推進“外網受理、內網辦理、全程公開、快遞送達、網端推送、無償代辦”的不見面審批辦理模式;針對業務關聯度高的事項,實行“打包辦”。積極推動“參保登記一件事”“退休一件事”“工傷待遇一件事”;針對時效性強的事項,實行“立即辦”。即時辦結事項,從接收材料到辦結,原則上不超過30分鐘,限時辦結事項在規定時限基礎上再提速50%以上。
轉移接續“便捷辦”
圍繞老百姓關注度高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關系轉移問題,堅持以信息化促服務創新。省內轉移不用辦,人社一體化信息平臺上線后,職工在省內流動就業參保繳費的,其在省內各地的參保繳費年限自動合并計算,不再需要轉移養老保險關系;跨省轉移不用跑,職工通過國家社保公共服務平臺、“掌上12333”APP以及電子社保卡,即可查詢社保經辦機構信息、提出跨省轉移申請并查詢業務辦理進度。據統計,自2020年7月以來,全省已累計受理跨省轉移申請20.48萬件,真正做到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權益記錄“隨心辦”
以往職工查詢打印個人權益記錄單需攜帶本人身份證到參保地經辦大廳辦理。現在通過人社廳網上辦事服務大廳、“江蘇智慧人社”APP等,即可自助查詢含有歷年繳費記錄的權益記錄單,打印的權益記錄單已簽具“江蘇省社會保險電子專用章”,并附有可核實真偽的二維碼。根據人社業務“就近辦”工作要求,目前人社部門正在積極與多家養老金發放機構開展合作,充分利用金融機構“點多面廣”優勢,逐步將個人權益記錄查詢打印等延伸至金融網點,做到多渠道辦理、線上線下融合,真正實現“隨心查、隨時打”。
健康體檢“免費辦”
針對逐年增加的退休人員導致體檢時間集中現象,主動采取有效措施,拓展服務供給渠道,提供網上預約、電話預約、上門登記等方式,引導退休人員合理安排體檢時間、提高體檢效率。到2021年底,全省企業退休人員累計將有近4000萬人次享受到免費健康體檢服務。同時,社保經辦機構還在全省大力開展“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活動,通過走訪慰問送溫暖、志愿服務、組織文娛活動等舉措,努力實現社保服務可知可感。
資格認證“無形辦”
全面取消領取社保待遇資格集中認證,積極探索建立“寓認證于無形”的工作新機制。一是信息共享,全面開展比對認證。在人社一體化信息系統中建設統一的社保待遇領取資格確認模塊,與全國系統搭建接口,從省級層面對外部數據進行比對,實現“靜默認證”;二是智能識別,積極推動自助認證。對于異地居住人員,可通過微信和支付寶中的“江蘇智慧人社”小程序、“掌上12333”APP、電子社保卡等方式進行自助認證;三是定制服務,貼心提供上門認證。對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極個別無法通過信息數據比對完成的人員,充分發揮基層經辦服務力量,提供上門服務。
工傷醫療“實時辦”
構建全省統一的工傷聯網結算服務模式,職工認定工傷后,自動實現“工傷醫療就診備案”,醫院就診時刷社保卡即可獲取工傷認定相關信息,第一時間實現門診、住院費用聯網結算,讓工傷職工無需墊付醫療費、減少線下報銷的繁瑣。上半年,全省已有178家協議醫療機構與當地社保經辦機構實現聯網結算,6.9萬人次通過聯網實現實時劃卡結算,累計結算工傷門診和住院費用1.1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