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總工會緊緊圍繞“吸引過來、組織起來、穩固下來”的目標,扎實推進貨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群體入會工作,著力擴大工會組織覆蓋面,提升工會服務保障水平,全力維護職工隊伍和諧穩定。
以黨建為引領,摸清底數現狀“組織會員”
夯實工作基礎和組織保障。縣總工會成立專門工作小組,與縣交通局、縣道路運輸(物流)協會聯合對全縣運輸行業的現狀、貨運公司的性質、經營狀況、貨車司機人數和貨車數量等情況開展調查摸底,重點了解貨車司機的工作時長、工資待遇、服務需求等情況。據統計,肥西縣登記貨運物流企業135家,貨車7125輛,貨車司機、倉儲人員12000余人。
搭建“黨建帶工建”聯動平臺。縣總工會依托非公黨組織力量,凝聚工作合力,在思想引領、工作制度、權益保障、活動陣地上聯建共享。同時,加強與人社、交通、公安、郵政等部門以及貨運、快遞、家政等行業協會聯系,在全縣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支持、社會配合、工會運作、職工參與的齊抓共管工作格局。
發揮多方優勢齊推共建。積極探索推進行業(區域)性工會聯合會組建,縣總工會以肥西縣道路運輸(物流)行業作為貨車司機建會入會工作試點單位,與縣交通局、縣道路運輸(物流)協會多次召開聯席會議和現場推進會。同時,縣總工會發揮村(社區)工會兜底作用,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對轄區涉及貨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群體的小微企業、靈活就業人員實行二次覆蓋。截至目前,全縣69家貨運物流企業組建工會。2019年以來,新發展貨車司機會員2055人。
以集中入會為牽引,開展普惠服務“吸引會員”
集中入會營造濃厚氛圍。縣總工會先后組織開展“貨車司機等八大群體職工集中入會”“貨運物流企業建會暨貨車司機集中入會”等活動,向貨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群體宣傳建會入會的必要性和加入工會的好處,營造“先服務后入會”的濃厚氛圍,讓廣大勞動者真正感受到工會是“職工之家”、工會干部是最可信賴的“娘家人”,使他們從被“發動入會”到自己“主動入會”。
普惠服務擴大工會吸引力。縣總工會著力推動工會“四季送”項目向貨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群體延伸和覆蓋。在“春送崗位”活動中,提供崗位1200個;在“夏送清涼”慰問活動中,基本實現全覆蓋;在“金秋助學”活動中,對符合條件的困難職工子女做到應幫盡幫;“兩節”期間,對穩崗留肥職工開展“冬送溫暖”專項慰問活動,提高工會組織在新就業形態群體中的吸引力。
“辦實事”實踐活動提升職工獲得感。縣總工會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扎實開展“綠色出行”普惠公交充值、贈送意外傷害互助保障保險、免費體檢、療休養等會員服務實事,增強職工入會的獲得感,做到新就業形態群體的工作在哪里,工會的服務就延伸到哪里。
以陣地建設為依托,強化服務保障“穩固會員”
規范工會職工之家建設。縣總工會指導行業工會聯合會建立健全會員(代表)大會、民主選舉等內部運行長效機制,設立職工書屋、幫扶工作站、心理咨詢室等功能場所,把行業工會打造成直接為新就業形態群體服務的基地和體現工會組織作用的窗口。
強化職工能力素質建設。縣總工會積極組織參加或開展市、縣汽車維修技能、家政、護理等技能競賽,對獲得競賽各類項目的前三名選手,作為向市總工會、市勞動競賽委員會推薦申報“合肥工匠”“合肥市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候選人,或評選為“肥西縣技術能手”“肥西杰出工匠”等。聯合縣人社局面向新就業形態的重點就業群體提供崗前培訓和技能提升培訓,對技能提升培訓實行“雙補貼”,著力提升就業能力、穩定就業崗位,擴大工會組織在新就業形態群體中的影響力。深化工會服務陣地建設。縣總工會圍繞貨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群體“急難愁盼”問題,打造突出服務元素的“司機之家”,充實職工閱讀區、職工小休站、心理咨詢室等功能,為貨車司機提供休息娛樂、文體活動、素質提升、維權幫扶等服務,逐步實現讓貨車司機“喝上熱水、吃上熱飯、洗上熱水澡、睡上安穩覺”,讓貨車司機停車休整的同時能認識工會、了解工會、信任工會。目前,共建成“司機之家”2個,戶外勞動者“幸福驛站”7個。
下一步,縣總工會將針對貨車司機、外賣配送員、快遞員等新就業形態群體的不同職業特點,實施分類指導,積極引導推動單獨建會、聯合建會、區域建會等多種方式,集中推動重點行業和頭部企業普遍建立工會組織,最大限度地把新就業形態群體組織起來,并加大對新就業形態群體的思想引領、普惠性服務、權益保障和技能提升培訓,團結引導廣大新就業形態群體聽黨話、跟黨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