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印發了《2025年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方案》,實施2025年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重點支持實施糧油和重要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提升工程、新產業新業態帶頭人培育工程、文明鄉風建設素質素養提升工程,并針對行業急需、人才培養短板弱項、產業發展痛點難點等舉辦一批專題培訓班。全年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36307人(含“師傅帶徒”項目),其中:常規培育31879人,專題培育4428人。市、縣兩級培訓33027人,省級培訓3280人。
全省聚焦主要糧油作物耕種管收烘機械化作業環節,因地制宜開展農機手技能提升培訓,著力培養一批高素質農機手、農業生產無人機飛手。其中,以區域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和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農機駕駛操作員、農機修理工等為主要培訓對象,圍繞糧油作物單產提升機械化技術(含水稻機械化移栽)、機收減損技術、大田特色作物生產機械化技術、果(茶)園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設施種植機械化技術、畜牧水產養殖機械化技術、農機防災減災、農機安全生產和智慧農業應用場景等,注重實操實訓和作業演練,組織舉辦一批農機手技能提升專題培訓班。
全省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的人才需求,突出農業與科技、文化、教育、旅游、康養、新能源等融合的“農業+”新產業,培養素質能力與鄉村新產業新業態高度契合的帶頭人。各市每年至少舉辦一期以鄉村好青年為主體的高素質青年農民專題培訓班,重點聚焦返鄉大學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青年群體,培養一批具有長期發展帶動能力的青年帶頭人。
全省圍繞打造農業對外開放新高地,開拓新市場、做大新業態、拓展新空間,重點面向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優質主體、農產品出口標桿縣以及其他從事農產品出口的農業經營主體,以應對國外農產品技術壁壘、境外市場準入等關鍵法律法規,合規風險評估與預警方法,提高外向型經濟主體合規風險防范能力為主要內容,組織開展農業“絲路先鋒”外貿人才培訓,培育一批優秀外向型高素質農民。
全省重點開展鄉村禮俗傳承人、農耕技藝傳承人、村藝工坊傳習人和鄉村工匠等鄉村文化人才培育。其中,遴選具有文化藝術特長、長期扎根鄉村的農民文化骨干和具備農文旅融合發展基礎的相關主體從業者,依托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鄉村工匠工作室、文化書院、孔子學堂等,因地制宜組織舉辦一批鄉土文化能人專題培訓班。
全省圍繞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片區建設,開展鄉村治理人才培育,提升農民積極參與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的積極性和能力水平。重點對農村改廁、鄉村普法宣傳、鄉鎮和邊境村鄉村治理從業人員開展培訓。
